<
    更稀奇的是,东沙中学看上去甚至不像个正经学校,连围墙都没有,也不像隔壁小学是四层楼的建筑,它只有两层楼的矮房�
    甚至以前还有打算上中学的学生,开学念了没几天,嫌学校太破又不打算读了的事迹�
    对于在哪里读中学,沐云河也是犹豫过的�
    为了弥补上辈子的遗憾,她坚信自己要走读书路,所以初中的教育质量还是比较关键的,毕竟前面还有中考�
    但是另一方面,沐云河是东沙小学赶海队的创始人和主心骨,很多人又不希望她离开�
    东沙小学赶海队的成功,引得附近岛屿的中小学校也跟风效仿,但无一例外地都失败了�
    沐云河小学在读期间,东沙中学的校长就来找过她,问能不能把赶海队发展到一街之隔的中学去,毕竟中学生体力更强,赶海的经验也更丰富�
    但是当时沐云河拒绝了,说以后再看吧�
    对此关莉莉很不屑。她说:「谁说中学生的赶海经验更丰富,敢和我们比一比么?�
    这也是东沙小学赶海队队员的自信,毕竟他们一年中大概有一半天数都会去海边晃荡�
    尽管如此,毕业了的东沙小学赶海队成员也并不会被剔除资格,随着一部分人升入东沙中学,总体而言,东沙中学的赶海队成员还是越来越多的�
    但是这种量变的情况,可能在沐云河毕业后进入质变�
    因为沐云河最初是从自己的班级、自己的年级内招募队员,所以她同一届的赶海队队员是最多的�
    只要沐云河进入东沙中学,东沙中学就可以名正言顺成立自己的赶海队。但如果沐云河离岛,没有人来操作这一块,或者别的什么人来管,就怕赶海队会渐渐地沉寂下去,最终不了了之�
    毕业之前,东沙中学的校长又来找沐云河谈过两次,向她做出了不少承诺�
    这些当然只是空头支票,口说无凭,沐云河并不放在心上,她有自己的想法�
    在外人眼中,赶海队欣欣向荣,不断补充新鲜血液,是一项可以长久发展的校园活动。但沐云河掌握着每日的帐目流水,她知道其实赶海队的实际状况是在往下走的�
    首先,这样经年累月的重复劳动中,赶海队老队员的积极性是在下降的�
    新学年的招募,开头总是很热闹,几乎所有新入学的都抢着登记报名,但开头的几次活动就能筛掉一大批人。两三个月后,还能坚持参加赶海队活动常去海边的,可能还不�1/4�
    沐云河身为小学女生,并不能为此成立一个企业,也没有什么正经的组织註册。但这个校园赶海队却和一般企业的运行规律相似,做大做强了之后,别人认为它如日中天,其实内部的掌舵者知道它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,这时候就需要转型调整�
    沐云河很清楚,如果这时候她走了,基本就是把之前赶海队所有的积累给放弃了�
    她身边很多亲人和朋友,在她的这份小事业中都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她如果一走了之,也是弃她们于不顾�
    比如她的三姐�
    三姐离家两年多,已经完全和婆家那边断联繫。据说婆家找去过父亲和继母家几次,但因为拿不到三姐现在的地址,后来也就没消息了�
    虽然没有领过证,从法律上说三姐还是个未婚。但在她的心态上,自觉已是个离婚的女人,心情常郁郁寡欢,也不愿意再去接触别的男子。每天就帮沐云河看看海滩摆摆摊子,然后等别人来提货的时候再收收钱�
    沐云河想,如果自己走了的话,三姐怎么办呢�
    但这些都不是决定因素,真正影响沐云河决断的,还是她二哥的安全�
    初中要读三年,距离前生她二哥落海失踪的时间点,已经不到三年了�
    也就是说,如果这三年她在外读书,那么在她最忙的初三那年,二哥很可能又要重蹈上辈子的覆辙�
    她如果在岛外,很难保证眼睛能随时盯到岛内的动向。即使她能让二哥答应不出海,但是转头二哥又自己去了,她也鞭长莫及�
    出于这层考虑,最终沐云河还是决定留在岛上�
    转眼到了暑假�
    这是赶海的高峰期,学生们又有空闲,海边又不冷,每年赶海队大约1/3的营收都是靠暑假�
    7月中旬的一天,小岛上的风异常的大�
    沐云河本在家中预习初中的课本,只听外面哗啦一声打雷似的,像是谁家的屋顶被掀飞了�
    她放下书本,走到屋外,果然看见不远处一户人家的铁皮顶整个被风吹得,半边都竖起来了�
    那屋子里的人们蹭蹭蹭的跑出来,围着屋顶大唿小叫,互相催着找补救办法�
    沐云河想到去年夏凉房重装时还剩了一些屋顶材料,便招唿那边的人来拿�
    那户邻居千恩万谢地,取了材料去修房顶�
    此时的小岛上阳光遍照,看着还很晴朗,但东南方向的天色已经发青�
    一大朵一大朵压得很低的洁白云团,飞也似地掠过头顶向西边去�
    有了隔壁这户的前车之鑑,更多人跑了出来,固定屋顶,收起门外的杂物,把四处乱跑的小孩子叫回去�
    颱风要来了�
    �35� 大记�
    沐云河决定去一次沙滩,把三姐叫回来,顺便通知从今天起赶海队的活动暂停,直到天气好转�
ͶƼƱ һ½Ŀ¼һ ǩ